沈宁/刘志红课题组开发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可预测疾病相关的组织特异性可变剪接 ,开发了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SpliceTransformer(简称SpTransformer),用于预测pre-mRNA序列中的组织特异性可变剪接位点。
重磅消息:“人类细胞图谱计划”启动 陈初夏 科研, 资讯 2017-05-12 “人类细胞图谱计划”(Human Cell Atlas Project)是一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根据独特的分子信息(如基因表达)对所有人类细胞种类进行定义,并将这些信息与传统的细胞学表述(如位置和形态)相关联。
科技观察:说说杨振宁“回国”和颜宁“出国” 陈初夏 其它 2017-05-12 这两天,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受聘普林斯顿大学的新闻引发热议,有人说她不爱国,也有人说她是因为连续两年没有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而负气出走,究竟我们应该以怎么的态度看待此事?
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丨2017年7月15日共聚北京协和大礼堂 戴胜 其它 2017-05-11 2017年7月15日(周六)“第三届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将在北京协和学术大礼堂盛大开幕。来自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领域的数十位权威专家将出席本次大会并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
重磅!《“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发布,基因测序、免疫疗法、AI等“被点名” 王迪 资讯 2017-05-11 5月10日,据科技部官网消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的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特制定了《“十三五”生物技术…
没骨头?不是事:土壤残留DNA有助揭开远古人类之谜 王迪 科研 2017-05-10 现在,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能够在土壤中找到并鉴定出古人的基因痕迹,这使得他们在即便没有发现骨骼的遗址中也能够测试古人类。
上海生科院在视网膜干细胞胚胎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戴胜 科研 2017-05-10 5月2日,《细胞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视网膜成体干细胞胚胎起源双潜能细胞》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何杰研究组完成。
microRNA分子: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戴胜 科研 2017-05-10 近日,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特定白细胞产生的microRNA分子能够抑制肠道组织的过度炎症表现,研究者指出,合成形式的microRNA分子能够降低小鼠机体肠道的炎症,本文研究或许就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克罗…
量子点标记实现活细胞内单拷贝艾滋病毒基因的原位成像 戴胜 科研 2017-05-10 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崔宗强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合作,利用量子点标记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TALEs)探针,在活细胞内单拷贝基因荧光标记与成像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单拷贝整合态HIV前病毒DNA原位标记…
逆转肌肉衰老,干细胞研究发现关键第一步 白云 科研 2017-05-10 近日,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Sanford Burnham Prebys Medical Discovery Institute, SBP)的研究人员找到了老龄肌肉干细胞再生能力丧失的原因,这一…
路透社发布最新“TOP100欧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 白云 资讯 2017-05-10 欧洲创新中心不是一个大都市,而是佛兰德斯荷语区(Belgium’s Flanders)的一个小城市。这是第二届路透社TOP100欧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的展示结果,该榜单旨在遴选出对科学技术做出了最大贡献并为全球经济带来重要影响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