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首个大型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揭示高水平遗传多样性 陈初夏 科研 2018-03-15 南非科技部资助的“南部非洲人类基因组计划(SAHGP)”,顺利完成了对 24 名来自不同民族语言个体的全基因组测序,证实非洲人群存在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非洲首个大型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揭示高水平遗传多样性 陈初夏 科研 2018-03-15 南非科技部资助的“南部非洲人类基因组计划(SAHGP)”,顺利完成了对 24 名来自不同民族语言个体的全基因组测序,证实非洲人群存在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细胞》重磅!中国科学家解读指挥人类胚胎基因表达“编程语言”,揭开人类胚胎发育激活机制 白云 科研 2018-03-12 日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团队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团队、广州医科大学刘见桥团队共同合作,通过DNA酶I超敏位点测序技术,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人类细胞基因组的激活机制,报道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逐步建…
《细胞》重磅!中国科学家解读指挥人类胚胎基因表达“编程语言”,揭开人类胚胎发育激活机制 白云 科研 2018-03-12 日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团队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团队、广州医科大学刘见桥团队共同合作,通过DNA酶I超敏位点测序技术,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人类细胞基因组的激活机制,报道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逐步建…
中国科学家完成国际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 白云 科研 2018-03-12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完成国际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其最新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可分为三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
中国科学家完成国际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 白云 科研 2018-03-12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完成国际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其最新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可分为三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
北京基因组所等发现急性白血病表观治疗新靶点 白云 科研 2018-03-12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前飞团队联合武汉大学黄赞团队,发现急性白血病表观靶向治疗新靶点,有望通过靶向酸性核磷蛋白 ANP32A 调节表观遗传修饰治疗肿瘤。
北京基因组所等发现急性白血病表观治疗新靶点 白云 科研 2018-03-12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前飞团队联合武汉大学黄赞团队,发现急性白血病表观靶向治疗新靶点,有望通过靶向酸性核磷蛋白 ANP32A 调节表观遗传修饰治疗肿瘤。
临床再次证实:ctDNA液体活检对于评估用药反应效果显著 白云 科研 2018-03-12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乳腺癌治疗的前几周或几个月中,进行液体活检检测可以监测正在作出反应并且很可能得到更好效果的患者,并帮助将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及时转换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由英国乳腺癌研究专家Judith …
临床再次证实:ctDNA液体活检对于评估用药反应效果显著 白云 科研 2018-03-12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乳腺癌治疗的前几周或几个月中,进行液体活检检测可以监测正在作出反应并且很可能得到更好效果的患者,并帮助将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及时转换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由英国乳腺癌研究专家Judith …
CAR-T疗法全新升级!抗癌效果翻4倍,还可消除多种实体瘤并预防复发! 王迪 科研 2018-03-09 3月5日,日本山口大学玉田耕治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 CAR-T,通过将IL-17以及CCL-19基因转入CAR-T细胞制备出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的“超级CAR-T细胞”,能够让患有肿瘤的小鼠几乎100%生存,这种细胞在体内…
CAR-T疗法全新升级!抗癌效果翻4倍,还可消除多种实体瘤并预防复发! 王迪 科研 2018-03-09 3月5日,日本山口大学玉田耕治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 CAR-T,通过将IL-17以及CCL-19基因转入CAR-T细胞制备出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的“超级CAR-T细胞”,能够让患有肿瘤的小鼠几乎100%生存,这种细胞在体内…
神奇的“联觉基因”,或为自闭症治疗打开新的大门 陈初夏 科研 2018-03-09 3月5日,在一项最新研究为理解联觉的分子机制带来了突破,来自荷兰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些可能使人们感受到联觉的基因。研究小组发现了37个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帮助预测家庭成员是否会遗传联觉。此外,还发现可能并不存在单一…
神奇的“联觉基因”,或为自闭症治疗打开新的大门 陈初夏 科研 2018-03-09 3月5日,在一项最新研究为理解联觉的分子机制带来了突破,来自荷兰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些可能使人们感受到联觉的基因。研究小组发现了37个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帮助预测家庭成员是否会遗传联觉。此外,还发现可能并不存在单一…
曙光再现!科学家发现抵御HIV新基因,可延缓病程进展,减少感染率 陈初夏 科研 2018-03-09 3月5日,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他们发现了抵御HIV的第三种遗传因素:一种遗传标签,可以更好地控制非洲人后裔的体内的HIV,在未经治疗的人当中,它还可以帮助解释病程进展差异。
曙光再现!科学家发现抵御HIV新基因,可延缓病程进展,减少感染率 陈初夏 科研 2018-03-09 3月5日,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他们发现了抵御HIV的第三种遗传因素:一种遗传标签,可以更好地控制非洲人后裔的体内的HIV,在未经治疗的人当中,它还可以帮助解释病程进展差异。
《PNAS》博奥晶典助力国内科研人员应用10X单细胞转录组技术解析肺泡一型细胞亚型异质性 白云 科研 2018-03-06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汤楠教授近期使用10X 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肺泡发育和再生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Igfbp2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AT1细胞终末分化的遗传标记,该文章也是中国大陆第一篇使用该技术发表的文章。
《PNAS》博奥晶典助力国内科研人员应用10X单细胞转录组技术解析肺泡一型细胞亚型异质性 白云 科研 2018-03-06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汤楠教授近期使用10X 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肺泡发育和再生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Igfbp2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AT1细胞终末分化的遗传标记,该文章也是中国大陆第一篇使用该技术发表的文章。
Nature子刊:外显子测序揭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进化及起源 白云 科研 2018-03-05 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王文泽教授和桑新亭教授联合团队从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了H-ChC的单克隆起源及明显的瘤内异质性特征。其结果对于H-ChC的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Nature子刊:外显子测序揭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进化及起源 白云 科研 2018-03-05 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王文泽教授和桑新亭教授联合团队从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了H-ChC的单克隆起源及明显的瘤内异质性特征。其结果对于H-ChC的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