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首页 - 全部文章 - 科研 - Nature: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染色质开放变化规律,并阐明重编程模式

Nature: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染色质开放变化规律,并阐明重编程模式

5月3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莹璞团队、清华大学颉伟团队和那洁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Chromatin analysis in human early development reveals epigenetic transition during ZGA”的文章,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胚胎ZGA前存在广泛的染色质开放区域,并阐明其在胚胎发育过程的重编程模式,阐述了胚胎基因组转录激活对于开放染色质区域重编程的必要性。

这项研究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莹璞团队、清华大学颉伟团队和那洁团队合作完成,文章第一作者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家伟、姚桂东博士,以及清华大学吴婧怡、刘伯峰、林自立和王培哲。

该研究以小鼠为模式生物,结果研究表明:胚胎染色体的重编程过程中,来源父本、母本染色体的开放状态、高级结构以及其携带的表观遗传信息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这些改变能够帮助介导胚胎基因组转录的启动,重塑崭新的全能性胚胎,并为后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奠定基础。

之前的研究发现,基因转录的关键调控元件通常坐落在染色质开放区域。这些调控元件与细胞特异的转录因子共同调控了细胞命运决定和个体的发育。

人胚胎发育各个阶段染色质开放状态

研究发现,在人类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ZGA)前的合子、2Cell、4Cell均发现有大量的染色质开放区域,研究人员首先鉴定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进一步抑制胚胎基因组激活研究发现:早期染色质开放区域依赖ZGA,并在人类和小鼠胚胎发育中存在保守的染色质开放变化规律。

研究人员提出,这种早期胚胎基因组激活前特有的开放染色质区域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染色质海湾 (“chromatin harbor”)可以暂时储存转录因子,一旦胚胎基因座激活时,这些位点被关闭,转录因子可以释放至启动子区参与基因组激活。这种在人类和小鼠胚胎发育中保守的染色质变化规律可能对于早期胚胎的基因组沉默以及随后的合子基因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两种人体胚胎干细胞(naïve hESC和primed hESC)的染色质开放性,并发现naïve人体胚胎干细胞更接近于人体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这项工作对于研究人类体内和体外多能性细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干细胞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至此团队研究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的重编程规律,加深了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状态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早期胚胎发育染色质开放模式图

这项研究揭示了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染色质状态和基因表达调控模式,首次揭示人类胚胎ZGA前存在广泛的染色质开放区域,并阐明其在胚胎发育过程的重编程模式,阐述了胚胎基因组转录激活对于开放染色质区域重编程的必要性。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表观遗传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对辅助生殖技术临床产生深远影响,对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以及发育相关出生缺陷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孙莹璞教授在生殖遗传与表观遗传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针对临床上染色体易位患者反复流产难题,联合亿康基因研发了等位基因映射识别胚胎水平染色体易位携带状态技术(MaReCs)这一全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策略,有望为全球数千万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家庭改写生育结局,相关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并已经向临床全面推广,造福患者;在RNA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孙莹璞教授团队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研究员、中科院生态所汪海林研究员团队建立了单碱基分辨率RNA m5C测序与信息分析技术,绘制了哺乳动物第一个mRNA m5C修饰图谱,鉴定了第一个RNA m5C结合蛋白(Reader)ALYREF并阐明其调控RNA出核的功能,相关成果在Nature子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作为封面故事发表,拓展了RNA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范畴。

(0)

本文由来源 郑州大学,由 陈初夏 整理编辑!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