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破译牡丹基因组,三项成果世界领先 白云 科研 2017-09-28 26日,洛阳农林科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
中国科学家首次破译牡丹基因组,三项成果世界领先 白云 科研 2017-09-28 26日,洛阳农林科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
测序周报 · 科研篇:英国发布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成果,有助破解胚胎发育未解之谜 戴胜 科研 2017-09-25 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学管理局(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批准Francis Crick研究所的发育生物学家Kathy Niakan对人类胚胎进行编…
测序周报 · 科研篇:英国发布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成果,有助破解胚胎发育未解之谜 戴胜 科研 2017-09-25 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学管理局(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批准Francis Crick研究所的发育生物学家Kathy Niakan对人类胚胎进行编…
Nature重磅!父母年龄影响子女新生遗传突变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5 9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一篇论文,父母年龄越大,尤其是父亲年龄越大,则子女的自发性遗传突变发生率越高。该论文还报告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自发性突变资源。
Nature重磅!父母年龄影响子女新生遗传突变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5 9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一篇论文,父母年龄越大,尤其是父亲年龄越大,则子女的自发性遗传突变发生率越高。该论文还报告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自发性突变资源。
科学家发现艾滋病病毒一个特定靶点,艾滋病疫苗研发有望加速 王迪 科研 2017-09-25 美国科学家在艾滋病病毒(HIV)包膜蛋白内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位点上,发现了一类聚糖分子,其可作为广泛中和抗体“VRC26”的特定靶点,加速艾滋病疫苗的研发。
科学家发现艾滋病病毒一个特定靶点,艾滋病疫苗研发有望加速 王迪 科研 2017-09-25 美国科学家在艾滋病病毒(HIV)包膜蛋白内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位点上,发现了一类聚糖分子,其可作为广泛中和抗体“VRC26”的特定靶点,加速艾滋病疫苗的研发。
肿瘤治疗或添新靶点:两种microRNA或是肿瘤免疫逃逸的新“帮凶” 王迪 科研 2017-09-22 2017年9月18日,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了一篇肿瘤免疫逃逸的最新论文,Tony Hunter Salk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两种可以改变肿瘤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基因调控分子,这两种分子可以帮助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
肿瘤治疗或添新靶点:两种microRNA或是肿瘤免疫逃逸的新“帮凶” 王迪 科研 2017-09-22 2017年9月18日,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了一篇肿瘤免疫逃逸的最新论文,Tony Hunter Salk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两种可以改变肿瘤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基因调控分子,这两种分子可以帮助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
只需25分钟!华人学者带来外泌体提取新突破 王迪 科研 2017-09-21 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PNAS上发表文章,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能利用声波技术,快速从血液样品中分离外泌体(exosome)。在精准医疗时代,这项技术可能在未来的疾病诊断和治…
只需25分钟!华人学者带来外泌体提取新突破 王迪 科研 2017-09-21 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PNAS上发表文章,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能利用声波技术,快速从血液样品中分离外泌体(exosome)。在精准医疗时代,这项技术可能在未来的疾病诊断和治…
新发现112个基因证实与肥胖有关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1 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对17万日本人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1.5万日本人重现性验证,以及对32万欧美人进行跨民族分析,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上193个与体重调节相关的基因变异,其中112个是新发现的。
新发现112个基因证实与肥胖有关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1 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对17万日本人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1.5万日本人重现性验证,以及对32万欧美人进行跨民族分析,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上193个与体重调节相关的基因变异,其中112个是新发现的。
“牙疼”?别怪基因了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1 研究人员首次调查了基因和口腔微生物组在蛀牙形成方面起到的影响,并证实牙齿状况取决于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
“牙疼”?别怪基因了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1 研究人员首次调查了基因和口腔微生物组在蛀牙形成方面起到的影响,并证实牙齿状况取决于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
前沿 | 最大规模的转移肿瘤基因组分析发现了啥?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1 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迄今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对于转移肿瘤的基因组研究,团队通过对RNA进行测序,发现了更多癌细胞如何改变肿瘤微环境,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和激活信…
前沿 | 最大规模的转移肿瘤基因组分析发现了啥? 陈初夏 科研 2017-09-21 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迄今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对于转移肿瘤的基因组研究,团队通过对RNA进行测序,发现了更多癌细胞如何改变肿瘤微环境,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和激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