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全部文章 - 资讯 - 「CSCO 2018」思路迪卫星会共话肿瘤精准免疫丨证据为王:精准免疫,从技术验证到临床验证

「CSCO 2018」思路迪卫星会共话肿瘤精准免疫丨证据为王:精准免疫,从技术验证到临床验证

中国·厦门——2018年9月19-22日,正值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迷人的海滨城市厦门迎来了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年会。作为中国肿瘤领域的航母级学术盛筵,本次年会,3万多名会议代表齐聚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领域临床医生、研究者以及800余名海内外演讲嘉宾和论文汇报者,218家长期支持CSCO工作的企业代表和媒体朋友,联袂上演了这场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行业盛会。

秉承大会主题「全力推进临床研究,谱写抗癌治疗新篇章」的宗旨,思路迪(3DMedicines)于9月22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二楼2A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证据为王:精准免疫,从技术验证到临床验证”专场卫星会。在中国的肿瘤免疫治疗元年开启之际,思路迪敏锐地洞察到当下临床医生愈发关注的肿瘤免疫治疗,整合了三位临床医生和该公司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包括技术研发和临床验证数据,以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为2018 CSCO奉献了一场聚焦免疫在诊断和临床研究应用的盛筵。

本次卫星会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联合担纲大会主席,与思路迪创始人熊磊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修宇教授、福建肿瘤医院林榕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玉晶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郑迪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申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勾红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牟巨伟教授以及百余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嘉宾同仁,共话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展示了思路迪与临床医生合作的真实研究数据和思考,以精益求精的实践精神为中国免疫治疗伴随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带来了启发。

  大会开幕

会议开场,大会主席沈琳教授首先上台向在座嘉宾致开幕辞:“今天是2018年度CSCO会议的最后一天,但是在思路迪的这场卫星会上仍然站的人比坐得多,我甚至看到很多年轻的医生拿着行李排队进场并驻足听会,说明大家对临床中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以及对学术追求的执着性是一致的,真的特别感谢大家来到思路迪卫星会,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天各位讲者精心准备的精彩内容。”

沈琳教授大会开场致辞

“非常感谢、非常感动、非常感慨!”大会联合主席王洁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如是表示:“真的非常高兴看到在这个时候,思路迪的卫星会仍然站无虚席,真是无比感动与感慨,真心感谢大家对学术的支持和激情。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证据为王:精准免疫,从技术验证到临床验证,内容的安排上非常丰富,是这些年大家孜孜以求的原创研究,由思路迪和全国各大医学中心联袂奉上,定会让大家耳目一新!”

王洁教授大会开场致辞

最后,思路迪创始人熊磊博士上台致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达了最真挚的欢迎与感谢,并通过几张幻灯细数了思路迪8年以来的肿瘤诊疗一体化发展足迹:“思路迪作为中国唯一一家覆盖肿瘤精准诊断和药物研发的诊疗一体化公司,希望以我们自2010年创业以来的经历以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来折射出我们中国肿瘤精准医疗进化的历史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随后的介绍中,熊磊博士表示思路迪一直在从事肿瘤标记物探索和临床药物研发,目前已有一个PD-L1药物进入临床试验III期,并即将陆续推进其它多个肿瘤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深信肿瘤精准诊疗一体化模式会加快药物开发,为广大患者带来获益。

熊磊博士阐述肿瘤诊疗一体化理念

  主题演讲  

  • Topic1:王志杰——bTMB指导NSCLC免疫治疗的研究设计实践

国外的多项研究提示,肿瘤突变负荷(TMB)高的患者产生更多肿瘤新生抗原,更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是晚期肿瘤患者中,获取肿瘤组织的难度增加,今年Nature medicine发表的文章,利用bTMB预测免疫治疗疗效。今天会议的第一个Topic正是关于首个中国人群bTMB验证研究,王志杰教授进行了题为《bTMB指导NSCLC免疫治疗的研究设计实践》的演讲,从panel设计、技术验证到临床验证,为大家诠释bTMB作为biomarker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可行性。

王志杰教授讲解bTMB指导NSCLC免疫治疗的研究设计实践

“这个研究是由思路迪和我们共同完成的,目前文章正在修改当中,我先来向大家做一个汇报。”王志杰教授从“TMB与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bTMB与免疫治疗研究最新进展、bTMB检测的研究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各个瘤种中获得的数据肯定了TMB对于免疫治疗的预测价值,认为基于血液检测的bTMB是组织检测的有力补充,与组织样本检测相比,血液检测无创、方便、可实时检测并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并在与思路迪合作的bTMB临床验证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研究结果表明对肺癌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Topic2:李健——无征不信:bMSI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疗效

Pembro获批治疗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微卫星不稳定(dMMR/MSI-H)的实体瘤,尤其是在胃肠肿瘤,MSI是一个非常关键的biomarker。目前的MSI检测主要依赖于肿瘤组织样本,如果能够通过血液检测患者的MSI状态(bMSI),指导临床治疗,相信将会使更多患者获益。作为胃肠肿瘤方面具有长期研究和深刻洞察的专家,李健教授在Topic2中发表了关于《无征不信:bMSI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疗效》的主题报告。

李健教授阐述bMSI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疗效

“与外科医生相比,我们内科医生在科研和转化研究中存在一个障碍,就是组织样本非常难拿到,但是外周血的检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李健教授在报告开头充分肯定了血液检测的意义,并从“MSI检测临床意义、MSI传统检测技术局限性、bMSI预测免疫疗效”三个方面对bMSI预测胃肠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疗效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与思路迪合作的基于血液bMSI的验证数据,发现与组织MSI具有高度一致性。

  • Topic3:蔡修宇——免疫治疗biomarker进展与思考

第3个Topic环节,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蔡修宇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免疫治疗biomarker进展与思考》,通过自己对免疫治疗领域biomarker的梳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期望。报告通过“如何找到有效的人群?如何找到没效的人群?如何找到有毒的人群”三个方面进行展开,通过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和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将在座嘉宾带入到了免疫治疗biomarker的探索当中。

蔡修宇教授分享免疫治疗biomarker进展与思考

其中,蔡修宇教授特别介绍了王洁教授团队和思路迪医学部关于DNA损伤修复基因(DDR)的研究:既往的研究提示,携带DNA损伤修复基因(DDR)突变的肿瘤似乎更容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比如错配修复基因(MMR)、POLE、BRCA2等。那么DDR有没有可能成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biomarker?内在的机制又是什么?哪条通路起到关键性作用?蔡修宇教授详细介绍了DDR co-mutation对于免疫治疗预测价值的验证数据,最后就临床实践中如何应用免疫标记物提出自己的看法。

  嘉 宾 讨 论  

三位专家与思路迪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引发了在座临床医生的强烈共鸣,纷纷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林榕波教授认为,对于一些取不到组织样本的医生来说,bMSI技术在临床上非常有意义。在免疫治疗时代MSI的检测对于所有实体瘤都有意义。曾经就遇到过恶性黑素瘤患者BRAF突变,维莫非尼治疗进展先后接受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并且还接受放疗,如果这位患者能够接受MSI检测的话,相信会对治疗有很好的助益;张玉晶教授对胃癌术前放化疗的血液标记物预测比较感兴趣,因为同样类别的患者可能预后完全不一样,希望未来能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郑迪教授深信现在肿瘤临床治疗离不开基因检测,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免疫治疗的biomarker如果聚焦在肿瘤,可能会忽略免疫细胞的功能,而这部分恰恰可能是影响疗效的重要部分,可以关注下外周血T细胞功能和活化状态;申鹏教授感同身受,认为基因检测固然重要,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同样重要,免疫治疗离开不了免疫微环境信息的检测,相信这部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勾红峰教授认为使用PCR方法检测组织MSI仍然是金标准,液体活检可作为替代指标,因为液体活检有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解决时间异质性问题。

林榕波教授

张玉晶教授

勾红峰教授

郑迪教授

申鹏教授

思路迪此次卫星会公布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不但表达了对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热点话题的自我观点,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肿瘤治疗的精准化发展,为癌症患者带去希望。思路迪最后表示,作为中国肿瘤诊疗一体化民族践行者,公司非常诚挚地期望未来能够和更多临床专家一起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合作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指导临床实践,使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

(0)

本文由 SEQ.CN 作者:戴胜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