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友情链接
  • 返回旧版

SEQ.CN

  • 首页
  • 科研
  • 资讯
  • 人物
  • 政策
  • 产业
  • 课程
  • 肿瘤精准诊疗

资讯

首页 - 全部文章 - 资讯 - 惊!测序系统未来有可能遭破解和攻击,导致信息泄漏,用合成DNA存储恶意代码首获成功

惊!测序系统未来有可能遭破解和攻击,导致信息泄漏,用合成DNA存储恶意代码首获成功

王迪王迪 资讯 2017-08-13

通过人工合成DNA,攻击者可以完成远程代码的执行

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似乎早已司空见惯,电脑木马或病毒可能隐藏于打开的每一个网页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下载到电脑中。这发生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任何IT“菜鸟”都知道下载杀毒软件并装一个免费的360卫士,定期给自己的“爱机”体检。

但我们可能不了解,威胁生物系统的代码和恶意软件与可能与威胁计算机系统的截然不同。你可以认为小编我是在夸大其词,这些IT黑客和测序系统间似乎隔着十万八千里。但不幸的是,任何与计算生物学或生物信息打交道的人都需要抛弃身上对信息安全的错误认识。日前,华盛顿大学的计算科学家团队已经证明,这种能够跨越生物和计算鸿沟的代码,已经为生物信息带来了更多潜在的不安全性。

研究团队首次证明,虽然这一过程颇具挑战,但使用合成DNA存储恶意代码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入侵和破坏是完全可能的。当这种DNA被测序并分析时,代码就会变成一个可执行的恶意软件,攻击运行软件的计算机或测序系统。该团队还分析了常见的开源DNA处理程序的安全情况,发现目前整个领域的信息安全状况十分差。据悉,更多的研究细节将于8月17日在温哥华举行的第26届USENIX安全研讨会上发布。

植入恶意软件的合成DNA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研究证明,当这些合成DNA的序列被测序和分析时,就会执行相应的远程代码。为了研究DNA漏洞的可行性,我们对一个测序工具进行了攻击。在测序之后,我们观察到这一攻击导致的数据泄露。这促使我们首次讨论如何防止利用这种其渠道来注入数据或泄露敏感信息。”

他们还强调,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显示DNA合成、测序和处理服务的恶意攻击。但是,这一安全漏洞很可能让他人获得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权,进而获取个人信息,操纵测序的结果,甚至获取公司的知识产权。研究人员也表示,随着分子领域和电子世界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人们应该考虑到潜在的危险。他们并不想引起公众的恐慌,也并非让人们远离遗传检测,但目前从业者应该防患于未然,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Paul G. Allen预计,按照目前的发展轨迹,这一情况很可能在10年内出现。华盛顿大学安全和隐私研究实验室及分子信息系统实验室(MISL)的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加强DNA合成、测序和分析以及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建议。

此外,研究小组还发现了许多开源软件程序中的安全漏洞。随着DNA测序的成本在过去十年急剧下降,开源程序在医疗和消费级产品中被广泛应用。这些软件大多为小型研究小组开发,因此更易受到攻击,也很可能会成为黑客获取数据的首要目标。

当然,目前DNA恶意软件并不会构成太大的安全隐患。研究人员承认,为了成功实施入侵,他们创造了“最有可能”成功入侵的条件,包括关闭了安全功能,甚至在很少使用的生物信息程序中添加了一个漏洞。在以科研为主的时代,或许没什么人会琢磨这些,但随着测序数据商业中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终有一天会有人利用这类方法进行盗取甚至篡改数据,这只是时间问题。

赞(1)
赏
分享

本文由 SEQ.CN 作者:王迪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信息安全
测序周报 · 资讯篇:第一波价格战打响,尚不成熟的消费型基因检测行业受得住吗?
测序周报 · 科研篇:液体活检筛查用于癌症早期筛查的重大进展

相关文章

  • 测序周报 · 资讯篇:再谈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为何美国超35%,中国却不足5%?

    测序周报 · 资讯篇:再谈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为何美国超35%,中国却不足5%?

    资讯 2017-09-11 0
  • FDA首次批准基于NGS的HIV-1耐药突变检测产品上市

    FDA首次批准基于NGS的HIV-1耐药突变检测产品上市

    资讯 2019-11-08 0
  • 深度分享 | 国内NGS-MRD检测技术流派之争:个体化Panel or 固定化Panel?

    深度分享 | 国内NGS-MRD检测技术流派之争:个体化Panel or 固定化Panel?

    资讯 2022-05-07 0

热评文章

  • 1争议又起丨英国批准首例“三父母”技术应用申请
  • 22017年度“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揭晓:博奥生物荣获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 3精彩回顾|“精准医学中国行”论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成功启动
  • 4测序周报丨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第三届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盛大召开
  • 5基因编辑加速迈向临床应用

最赞的文章

  • 1今日,基因大数据平台应用实践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数据有源 · 共享无界
  • 2基石生命张函槊博士:肿瘤精准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 3Hello 未来!Oxford Nanopore测序数据国内惊艳首发!
  • 4可同步检测百余种胎儿染色体异常!探究优迅医学NIPT检测产品,助力出生缺陷精准防控!
  • 5新一代靶向测序法 | 纳海高科NIPT试剂盒通过产品注册检验

搜索

热门标签

2019-nCoV cfDNA CRISPR CSCO ctDNA DNA FDA Illumina NGS 临床 临床应用 临床试验 乳腺癌 人工智能 免疫治疗 全基因组测序 华大基因 华大智造 单细胞 单细胞测序 基因检测 基因测序 基因突变 基因编辑 大数据 收购 新型冠状病毒 测序中国 测序周报 液体活检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甲基化 癌症 癌症早筛 精准医疗 结直肠癌 罕见病 肺癌 肿瘤 融资 诊断 转录组 预测 高通量

最新评论

Paige、微软携手发表迄今最大的计算病理学基础模型

友情链接

  • Illumina
  •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 动脉网
  • 博奥晶典
  • 基因应用创意大赛
  • 小桔灯网
  • 易科学
  • 智慧病理网
  • 生物360
  • 生物帮
  • 生物探索
  • 生物谷
  • 生物通

© 2015 seq.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科国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0765号-1
客服邮箱:info@seq.cn | 官方微信:seq114  

关注SEQ.CN微信公众号

SEQ.CN微信公众号

按文章类型进行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惊!测序系统未来有可能遭破解和攻击,导致信息泄漏,用合成DNA存储恶意代码首获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觉得文章有用请给作者打赏!

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收款二维码微信扫一扫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请给作者打赏!

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收款二维码微信扫一扫打赏

用户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