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首页 - 全部文章 - 科研 - Nat Commun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研究阐明早期食管癌的蛋白质组学综合特征,揭示风险因子和潜在靶点

Nat Commun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研究阐明早期食管癌的蛋白质组学综合特征,揭示风险因子和潜在靶点

食管癌症(EC)是一种发生在食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胃肠道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和第六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根据肿瘤细胞的组织学亚型,EC可分为食管腺癌(EAC)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EAC在西方国家更为普遍,ESCC则主要发生在东亚。我国是EC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EC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中国ESCC发病率约占所有EC的88.8%。

各国不同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是EC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性别、年龄以及饮酒/吸烟习惯等。但迄今为止,人们对EC发展过程中突变或关键事件的首次出现时间及其相关影响知之甚少。因此,对早期EC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获得每个阶段的癌症驱动途径和分子,对EC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琛、侯英勇、赵健元及周平红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的文章。研究团队对来自786名ESCC患者的154个痕量肿瘤样本进行了全面的多组学分析,涵盖9个组织病理学阶段和3个疾病分期。通过蛋白质基因组学阐明了ESCC进展中的癌症驱动波,并揭示了饮酒习惯相关特征的分子特性,确定了ESCC致癌过程中的6条主要轨迹及其分子特征

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团队从154名既往未经历过化疗或放疗的ESCC患者中,收集了786份微量样本进行了基于多组学的分析,涵盖9个组织病理学阶段和22个亚阶段(图1);从49例早期ESCC患者中收集了另外256个样本作为独立验证队列。研究团队对所有786个样本进行质谱(MS)分析;对145个样本进行磷酸蛋白质组分析;对主要队列中的102个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验证队列进行蛋白质组分析
结果显示,共发现9,547个突变,排名靠前的突变是TP53、MUC16、FAT3、SYNE1、AKAP9、FAT4等,突变的数量随ESCC癌变过程逐渐累积。为探索ESCC进展中的关键突变事件及相应影响,研究团队将九个病理阶段被分为三个阶段:NT期(非肿瘤期)、IEN期(上皮内瘤变期)、A-ESCC期(晚期ESCC期)。与IEN期和A-ESCC期相比,NT期肿瘤突变负荷(TMB)最低,其中检测到TP53突变和DNA修复特征。

图1. ESCC进展中的多组学图谱。

饮酒是ESCC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SBS16是与饮酒相关的重要特征,其与ESCC患者的总生存期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GO富集分析显示,在具有SBS16特征的ESCC患者中,DNA复制这一过程有所富集。OLFM4是与SBS16特征显著相关的突变之一,研究团队发现OLFM4突变上调了相应的蛋白质表达,其蛋白质参与细胞增殖过程,包括DNA复制、细胞分裂等。上述结果表明,对于有饮酒习惯的ESCC患者,SBS16特征是NT期向IEN期转变的关键事件,其中OLFM4突变对DNA复制有积极影响
APOBEC是非吸烟/饮酒的ESCC患者的主要特征,其在ESCC进展中较为突出,早在IEN阶段就可以被特异性检测到(图2f)。体细胞突变分析显示,CENPE、EPS8DCTN2的突变与APOBEC特征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DCTN2突变上调了其相应的蛋白质表达,其对APOBEC特征患者具有潜在影响

图2. ESCC进展中与危险因素相关的突变特征。

为了探索关键事件的影响,研究团队依据WES数据进行了基于全外显子的体细胞拷贝数变化(SCNA)分析,研究了ESCC进展过程中23,109个SCNA对102个样本蛋白质表达的调节作用(图3)。数据显示,染色体3q(chr3q)增益是排名最高的事件,特别地,近35%处于chr3q增益的基因与Ca2+信号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chr3q增益是NT期向IEN期传递过程中的驱动事件,其导致了Ca2+信号激活和IEN期细胞增殖

图3. 早期ESCC样本的综合组学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研究团队对蛋白质的丰度进行可视化,绘制了22个亚阶段的蛋白质组图谱(图4)。结果显示,各亚阶段之间存在明显多样性,其分子特征与病变侵袭层有关
此外,基于基因组畸变、蛋白质组改变和磷蛋白组作用之间的一致性,该研究揭示了ESCC进展中具有八个动态波段的致癌途径:代谢-DNA损伤-细胞增殖-病变侵袭-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肿瘤转移-食管癌发生

图4. ESCC进展中的时间驱动通路波动。

通过共识聚类法,研究团队确定了与ESCC进展的三个阶段相关的两个主要蛋白质组学簇(C1和C2)(图5),C1的后期样本(尤其是IEN期样本)在年轻ESCC患者中表现突出。
AKAP9是A-激酶锚定蛋白(AKAP)之一,研究团队发现AKAP9突变与ES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AKAP9的C2(相对恶性簇)显著突变上调了AKAP9的表达水平,从而激活了PKA,促进了ATP向ADP的转移,增强了A-ESCC期的糖酵解

图5. 蛋白质组簇和AKAP9突变对ESCC进展的影响。

由于ESCC的多样性和肿瘤异质性,使得医生为具有不同癌变轨迹的ESCC患者制定精确的临床策略仍具有挑战。为此,研究团队使用轨迹推断方法对队列中早期ESCC患者的致癌谱系进行追踪,观察到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的六条主要的癌变轨迹,其分子特征分别为:生物材料合成、ECM信号、细胞周期、DNA修复、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反应。上述结果表明,该研究揭示了六个主要的致癌轨迹,并发现轨迹特异性突变对ESCC的致癌谱系有积极影响。

图6. 早期ESCC的六个主要癌变轨迹。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期EC患者的多组学分析,研究团队绘制了ESCC进展中的全面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磷酸蛋白质组学图谱,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疾病变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该研究为理解ESCC分子机制和开发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见解,对早期EC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Li, L., Jiang, D., Zhang, Q. et al. Integrative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Nat Commun 14, 1666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440-w

(0)

本文由 SEQ.CN 作者:白云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