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首页 - 全部文章 - 人物 - 测序百家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胃癌的精准化治疗与临床实践

测序百家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胃癌的精准化治疗与临床实践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虽然不是全球第一,但是发病人数居首位,每年新发病例接近45万,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一半。由于我国胃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70%~8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展到晚期,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胃癌已经为中国社会和无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胃癌与精准医疗

最早的疾病治疗是根据经验进行的。随着人们对医学和自身本质认识的提升,逐步产生了循症医学。循证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过严格控制且有效的临床研究得到某个药物、干预措施对于疾病不同时期的影响,治疗效果也会作为后续临床治疗的临床依据。可以看出,循证医学的诊疗依据就是疾病分期。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对疾病的分类、分期也越来越精细。对肿瘤进行分期是为了明确不同分期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通常会格外关注肿瘤分期与治疗方法的匹配程度,以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肿瘤临床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肿瘤内科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等创新理念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最终目的都是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便捷、能够负担的治疗方案。

对于胃癌的临床治疗,近年来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都有了很多新的进展。在胃癌的药物治疗中,以往的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我国胃癌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相对简单,预后好,进展期就比较复杂。对于二期胃癌患者,即早期胃癌患者,现多采取手术加单药治疗。对于三期胃癌患者,则采取手术治疗和多药联合化疗。对于三期融合淋巴结胃癌,目前临床主张不单纯手术治疗,必须进行术前的转化性治疗。这些治疗手段的结合与变化,都表明胃癌的临床治疗正逐步向精细化发展

胃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支持下,胃癌分子分期的精准医学理念对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靶向治疗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判断和选择胃癌治疗方案的信息,它可以通过一些分子靶标来预测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靶向治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预后为导向,在临床治疗中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利用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2002年,在美国的一项临床研究中,伊马替尼的临床有效率达到了70%~80%,虽然该研究被提前终止,但该药物成功将白血病治疗转向了实体瘤治疗,因为其靶点非常明确。在胃癌研究中,我们也已经识别出很多其他靶点。虽然目前美国FDA批准的肿瘤靶向药已经超过75种,但与胃癌相关的仅有3种,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阿法替尼。胃癌的靶向治疗研究仍任重而道远。

靶向治疗重新定义和分类了疾病,最典型例子就是相同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不同癌症类型。例如携带HER2阳性突变的病人中,除了可能的乳腺癌、胃癌,还有大肠癌。

虽然不少前期研究成果很令人鼓舞,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出台,所以临床仍是按照经验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尽管我们能够进行很好的分期和分类,但新的治疗手段仍无法快速跟进,尤其是对于晚期癌症的一线治疗。

免疫治疗是目前精准医疗领域另一个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过去,我们认识到淋巴细胞等免疫体系会识别肿瘤并杀死肿瘤细胞,所以关注的方向也是如何消灭肿瘤细胞。但既然肿瘤细胞能够在体内长期存活,那是否存在宿主保护肿瘤细胞的可能呢?以往研究中,我们其实忽视了宿主在体内为肿瘤细胞创造的有利条件。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可以帮助癌症患者重建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目的。

近几年,免疫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黑色素瘤、肺癌等癌症研究领域。2010年到2018年间,美国FDA审批的免疫治疗药物中,针对黑色素瘤、肺癌、肾癌、肝癌、胃癌等癌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相继应用于临床中,但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的争议。对于胃癌的免疫治疗,2017年,日本和美国FDA批准了一些胃癌免疫治疗药物,并主要应用于临床研究。研究表明,部分药物可以降低胃癌风险40%,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个月,疾病控制率为40%。但正常情况下,如果免疫治疗药物对病人的生存期无法延长1年以上的话,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事实上,胃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并不顺利,但失败的研究结果也并非全无用处。失败案例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为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研究结果。免疫治疗是一个新兴的治疗手段,它的出现一定会为肿瘤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坚持客观地看待这一治疗手段。

海量数据下的精准医疗

免疫治疗研究离不开基因测序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更是为肿瘤分子分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对精准医学研究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众多大型基因测序项目中,各界比较关注的是TCGA项目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为临床带来的改变。

TCGA项目整合了临床诊断、基因表达、甲基化、组织病理等一系列数据,获得了具有特定表型病人的分子背景。例如胃癌的分期分型已经得到了新的改进,虽然这一领域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利用基因、表观遗传、蛋白等数据进行新的癌症分型,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新的癌症分型有助于帮助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与治疗药物。尤其是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胃癌患者,在使用PD-1抑制剂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那么在海量数据支持下,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核心是医疗知识网络的变革,尤其是医疗数据的处理。TCGA项目获得了海量的基因数据及临床表型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人工智能已经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将在临床治疗中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肿瘤的形成十分复杂,即使拥有大量数据,数据的分析解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需要多方位的合作。但只要将这一系列过程完成好,我相信这会对肿瘤治疗产生重要的变革。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的研究团队已经证明,如果进行靶点的精确筛选和患者适应症的选择,抗EGFR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效果会非常明显。此外,我们的研究团队还与北京大学合作,自主开发了细胞芯片,能够利用少量样本进行研究,再结合NGS等技术,共同为患者提供最适的治疗方案。利用该细胞芯片,我们已经取得了部分临床成果。例如,在临床试验中,我们能够发现患者的肿瘤生长受到了抑制,在进行CT评价后,也发现肿瘤的缩小,再经过化疗,该患者的病情已得到了完全缓解,这与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另一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检测发现该患者对目前的治疗药物均不敏感,所以对其采取了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结    语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我们要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包括生物样本质量控制、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以及测序数据与临床数据等信息的整合等。此外,还要考虑全国生物样本及数据共享体系的建立。精准医学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精准医学在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中都将起到关键作用。精准医学能否在中国落地?能否为中国老百姓服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肿瘤研究需要多层次合作,未来精准医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0)

本文由 SEQ.CN 作者:王迪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